2025年8月16-18日,由高等学校大学生医学创新竞赛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承办、浙江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康复大学协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医学创新大赛暨“一带一路”国际竞赛总决赛于在山东大学盛大举行。广州新华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三支代表队经过校内选拔赛、全国大学生医创赛各赛道复赛等评比进入全国总决赛,与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昌大学、复旦大学、中南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大学等高校同台竞技,经过激烈角逐,取得3铜的优异成绩。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医学创新大赛暨“一带一路”国际竞赛国赛获奖信息一览表
| 序号 | 赛道 | 项目名称 | 项目成员 | 指导教师 | 获奖奖项 | 
| 1 | 基础临床 | 多功能家兔耳缘静脉注射装置 | 陈琪、邬媛媛、李宛芝、梁羡童、张淑婷 | 钟春燕、翟磊 | 铜奖 | 
| 2 | 交叉学科 | 基于云边端协同的新型雾化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 郑诗淇、陈汉飞、刘晏而、王立维 | 翟磊、蔡洪玉 | 铜奖 | 
| 3 | 预防医学 | BioFusion UmbiliLact Pad-海藻酸钠复合材料在围产(生)期的应用研究 | 张希雯、范思麒、饶培军、刘欣雨 | 蒋思思 | 铜奖 | 
本届比赛规模宏大,一共有来自10个国家、201所高校的4000余名师生报名参赛。总决赛作品涵盖基础临床、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中医药学、交叉学科等6个学科组、高职高专赛道,以及“一带一路”国际竞赛本科赛区的基础创新研究和实验设计项目。参赛选手们通过“汇报+答辩”的方式,展开激烈的角逐。
我校三支代表队精神饱满、思维敏捷,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对参赛项目进行了精彩的阐述和答辩,充分展现了我校人才培养的优秀成果。

基础临床赛道代表队

交叉学科赛道代表队

预防医学赛道代表队
 
  
基础临床赛道代表队答辩现场
为备战本次大赛,医学公共课教学研究部精心组织答辩评审,线上线下共举行了11次赛前指导、打磨、演练。医学公共课教学研究部江沛主任统筹推进比赛的相关工作,汪雪兰副主任主持并带领各参赛团队指导教师多次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和指导,各参赛团队的参赛水平显著提高。医学公共课教学研究部王新、曾燕琼、赵秀梅等多位老师、医学公共课实验中心全体技术人员,认真负责做好比赛的宣传、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钟春燕、蒋思思老师带队参赛总决赛。
 
 
 
  
赛前指导合影
参赛学生表示,大赛使他们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开阔了眼界,对于提高实验技能、科研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收获满满。
本次获奖既是我校师生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的丰硕成果,也是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育人理念的实践成果。医学公共课教学研究部将继续以新医科建设为统领,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素质培养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开展基础研究、创新设计,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蒋思思老师、钟春燕老师和获奖队伍合影
医学公共课教学研究部供稿
图/文:王新/邱钰丹
审校:王国英
终审:汪雪兰/江沛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龙洞华美路 邮编:510520电话: 020-87211737